转角论坛-遇见最好的我们|转角论坛|转角诗歌|转角文萃|转角唱吧|转角音画|转角音乐|转角古风|

查看: 2060|回复: 41

[随笔] 运河遗事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1-7-22 10:2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南运河的起点——临清

京杭大运河一路逶迤,出杭州,穿江苏,进山东,入河北之前,突然一个九十度大拐弯,由南向西,一头扎进一个叫临清的小城。
城西,卫河正携着湍流急慌慌赶来,仿佛两个约好的恋人,一个穿城而出,一个在郊外等待,之后拥抱在一处,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携裹着奔向河北。
运河横穿的城市叫临清,本是个不起眼的小城镇,隋唐时,开永济渠,由洛阳至天津,再达涿郡(北京)。其间借用卫河及其支流一段,河畔的临清因此脱颖而出。

元代全国政治中心北移,为缩短从北京到杭州绕道洛阳的航线,先后挖通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、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、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。
会通河的开通,使临清成为隋唐大运河与元代大运河的交点,成为北通北京、西抵洛阳、南至杭州的交通枢纽,由此,临清升为临清万户府(全称“临清御河运粮上万户府”),属枢密院直辖。
这是临清有史以来最高的行政级别。
元代万户府,有三个级别,临清为上等万户府,在全国也寥寥无几,辖区一直延伸至“天津”,可以不受漕司的制约,权力之大,远超今天的直辖市。

临清万户府的设立,成为元代罢海运、兴漕运的历史标志。
临清也因运河繁盛,一跃成为当时全国重要的商业大都会;明中叶达到最盛,人口号称百万。
市民文化发达,商业繁荣,中国第一部市井小说《金瓶梅》的故事原景地就取自这里。
清代,临清城区由于连年战乱,并未扩大,经康雍乾三朝休养生息,到乾隆四十一年升直隶州,领夏津、武城、丘县,可谓“繁华压两京,富庶甲齐郡”。

(网络图)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
评分

6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7-22 10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(网络图)

舍利宝塔

舍利宝塔位于临清城北卫运河东岸。
万历年间,临清文人缙绅认为临清“两榜遂至乏人,而商贾亦渐萧条”,提议建此塔。
万历三十九年(公元1611年),由临清商民捐资,工部尚书柳佐监修,历时九年而成。
天启元年(公元1621年)在塔下建永寿寺,后寺院废圮,仅存其塔。

舍利塔通高61米,楼阁式砖塔,八面九级,条石砌筑塔基,逐层略有收分,通体近乎垂直,塔顶呈将军盔形,实属少见。
外檐砖木结构,莲花形转角承托,陶制斗拱,八角悬铁制风铃。
每层每面有“阿弥陀佛”4个陶质字,全塔共计216套“阿弥陀佛”,颇具匠心。底层南面辟一拱券门,上方嵌有“舍利宝塔”门额。

进至塔内,有壁内石质梯道迂回直达顶层,梯道狭窄,只容一人上下,踏道都用铁板封闭保护。
每层八面辟门(窗),四明四暗,明暗相错。塔心室八角形、四方形交替叠筑。
舍利宝塔特别之处在于采用了当时严禁民间使用的金丝楠木。
宝塔中心部位原有金丝楠木通天柱,上至塔刹下落地宫,毁于本世纪20年代雷火,现复原的仅八、九两层。
另舍利宝塔建塔用砖和北京故宫等建筑的用砖相同,都是临清贡砖。
临清自古盛产“贡砖”,敲之有声,断之无孔,坚硬茁实,不碱不蚀。
塔内贡砖多打有年号标记,历经400载,被攀上攀下的手,摩挲得细润如玉、油光可鉴。
各层内壁还镶有若干刻石,铭建塔经过、捐资人姓名等。

居高俯瞰,运河如带,翠堤蜿蜒,塔檐上风吹铃动,“塔岸闻钟”曾为古代临清八景之一。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
点评

那边穿长裙的姐,回个头,拍个照吧^_^  发表于 2021-7-23 10:09
大远远,你破姐不破,哈哈  发表于 2021-7-22 17:08
这妖娆清冷的背影哇  发表于 2021-7-22 17:08
晒得流油你没看见~  发表于 2021-7-22 15:53
破姐,你又出来气人了,这么飘逸的背影怪勾人滴  发表于 2021-7-22 15:47

评分

5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7-22 10:56 | 显示全部楼层

鳌头矶

临清城区内,古运河有两条,一是元运河,一是明运河(又叫小运河),鳌头矶位于临清城内两河交汇之处。
其北侧原有元会通河自问津桥入卫河,明永乐十五年(1417年),又开凿城内运河南支,由头闸口入卫河。
这样鳌头矶以西便形成了一个四面环水之地,时称“中洲”。

为防流水冲刷,在此叠石为坝,状如鳌头,元运河之临清、会通二闸及明运河南板、新开二闸分左右如鳌足,后有广济桥如鳌尾,明正德年间知州马纶因其形名曰“鳌头矶”。
现存的鳌头矶建筑群,布局严谨,玲珑幽静,院内树影婆娑,照壁刻石相映成趣,东楼名“观音阁”、西殿称“吕祖堂”、北殿曰“甘堂祠”、南楼名“登瀛楼”。
明代书法家、临清人方元焕为鳌头矶题“独占”二字,意为“独占鳌头”。明代大学士、著名诗人李东阳有《过鳌头矶》一诗:“十里人家两岸分,层楼高栋入青云,官船贾舶纷纷过,击鼓鸣锣处处闻。”

立于瀛楼之上,看一河汤汤,想昔日运河滔滔,舳舻衔尾、市井华。而今“多少六朝兴废事,尽入渔樵闲话”。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
评分

4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7-22 11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(网络图)


运河钞关


鳌头矶往南300米处的运河西岸,有一临清运河钞关,创始于明宣德四年(1429年),是一个专门针对运河来往商用载货船只征收船税的机构,隶属户部。
明万历时,沿运河主要钞关有北京崇文门、天津河西务、临清、九江、苏州浒墅、扬州、杭州北新、淮安八处。
万历六年(1478),临清关岁征八万三千二百两,居八大钞关之首。

临清运河钞关为一建筑群,自运河而西依次建为南北三进院落,内有正关、阅货厅、牌坊、玉音楼、正堂、后堂、仓库、仪门、巡栏房、舍人房、船料房、后关、官宅等。
现存有仪门,南、北穿厅,公堂等古建筑,占地面积约0.7公顷,是大运河沿线仅存唯一的钞关旧址。
为防越关逃税,阅货厅前的“河内为铁索直达两岸,开关时则撤之”。
明万历二十四年(1596),又于钞关前建浮桥,并另设前关、南水关、北桥关、德州分关、魏湾分关、尖庄分关、樊村厂分关等七处分关,分别稽查水陆船货。

钞关是我国海关的雏形,其职能除“监收船料商税”和货税外,还有稽查的职能,要协助各地查稽逃犯、检查过往官员的通行证明等,还要对日、朝、意、英等外国使船进行检验勘合。
临清钞关作为明政府沿运河设置最早的钞关之一,在经历了400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,于宣德三年(1911)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,成为最后一个被关闭的钞关。

因水而兴,也因水而颓,随着运河断航,“上有苏杭,下有临张”的临清盛况难再,但河流遗下的这些文化之珠,历经几百载,仍熠熠生辉。
临清,也因隋运河和元运河在此交汇,成为大运河在华北的主要河段——南运河的起点。
运河自此蜿蜒北上,进入河北境地,穿故城,过景县、阜城,向天津、北京而去。



(临清市内运河)



(运河河北故城段)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
评分

5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7-22 11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
(网络图)

运河三岔口——四女寺

沿河堤东去,即将离开故城县的运河,一水如带,缠绵宛转,似有依依不舍。
草色青润,河床敞开,像是一个越来越宽大的怀抱。遥遥的,前面一座巍然矗立的建筑把运河拦腰截住。
这,就是京杭大运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——四女寺水利枢纽。

它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、武城县和河北故城县两省三县(区)交界处,是漳卫南运河中下游重要的控制性节点工程。
枢纽把汹涌的运河水一截为三,从南进洪闸下泄至老减河,从北进洪闸下泄至岔河,然后两河汇合成漳卫新河,入渤海;经节制闸的河水,走南运河,经德州、景县、阜城、沧州,直抵天津入渤海。

历史上,四女寺常因上游汛期来水陡涨、下游排水不畅而冲决堤岸。明代于此开挖减河,建减水闸(清代改为滚水坝),以分减行洪压力。民国年间,减河“入口处仍遗有砌石之溢流堰残迹,但淤塞几乎不能应用,河身亦变成旱田而无减河之价值”。
新中国成立后,党和政府即着手实施运河及四女寺减河扩大治理。
1957年11月——1958年5月,两河(四女寺减河、南运河)上口修建进洪闸、节制闸和船闸,以控制两河流量及发展航运。
1963年大水后,鉴于该工程不能满足泄洪需要,1972年10月——1973年7月对其进行扩建与改建,在原进洪闸(今南进洪闸)与节制闸之间增建分洪闸(今北进洪闸),闸下新辟岔河于河北吴桥大王铺附近与四女寺减河汇合,原进洪闸更名为南进洪闸。同时对节制闸及船闸进行改建。船闸可通行400—1000吨级船队,后因河道水量减少,航运条件丧失,从70年代中期开始停用。

四女寺是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节点,上承卫运河(漳、卫河于徐万仓汇流后至四女寺一段河道,民国后始称卫运河),下接南运河。
历史上,武城县四女寺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千年古镇,也是当时卫运河上的重要码头,常年商贾云集,繁华非常。历朝官府设漕运、盐铁、税收、商业等多个管理机构于此,有“恩县衙门在寺上”之说。
四女寺在我国西汉年间曾名安乐镇,后因四女孝亲的故事而更名为四女寺。

相传,西汉景帝时,安乐镇有一乐善好施的傅氏夫妇,年届五十,膝下只生四女,皆姿色出众,聪慧过人。因父母无男儿,四姊妹为侍奉双亲,改着男装,矢志不嫁,共祝二老长寿,同时为表心愿,各植一槐,对天盟誓:“槐枯则嫁,槐茂则留”。
为争养双亲,四姊妹各暗中用热水浇她人之槐,以期烫死,免得贻误其他姊妹青春。殊不知,热水浇槐槐愈繁茂,结果四女同室事亲,朝夕焚修,日夜诵经,卷不释手,以祝父母长寿,遂修道成仙,举家超升。
人去迹存,四棵槐树依然亭亭玉立,世人遂改安乐镇为四女树,后人为纪念四女,使其德世代相传,便为其建祠塑像、树碑立传,后又将四女树更名为四女寺,沿传至今。

运河生生不息,故事也生生不息。
大闸之上,我们遇见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年夫妇,老爷子曾是1972年大闸工程的建设者之一,带老伴从二百里开外回来,重访生活过劳动过的地方,找寻曾经的记忆。
四十多年前,他和众多民工吃睡在工地,鸡鸣即起,合露而眠,泥一身汗一身,一呆就是多半年。
时隔多年,大闸依然威风凛凛、傲然于世,和老爷子走过桥头的骄傲身姿相得益彰。
运河,带走的只是时光,它的各种故事和传说都成为土层,被历史刻下,中间隔着的,不过是一骑轻尘。




(网络图)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
评分

3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1-7-22 16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跟你游游大运河,这令历朝历代君王不懈开拓与修缮的重视度,就知道对国运的帮扶有多大作用了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7-22 17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旷远 发表于 2021-7-22 16:01
跟你游游大运河,这令历朝历代君王不懈开拓与修缮的重视度,就知道对国运的帮扶有多大作用了

是呀,运河当年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,成就了许多沿河码头城镇的繁华和兴盛
只是漕运没落后,许多城市也随之没落,甚至消失~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1-7-22 17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只看了一楼,其他得晚上静心看了
每次看到你这样的文字,总能想到纪录片,而这样的字也只有你这个书呆呆能写出来了,回头我来细看,总有人进来,安静不下来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7-22 17:14 | 显示全部楼层
小茶 发表于 2021-7-22 17:11
只看了一楼,其他得晚上静心看了
每次看到你这样的文字,总能想到纪录片,而这样的字也只有你这个书呆呆能 ...

这东西有点偏公文,和纪录片配词差不多,哈,不感兴趣的会看着枯燥,写起来也挺费劲~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1-7-22 17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那边 发表于 2021-7-22 17:08
是呀,运河当年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,成就了许多沿河码头城镇的繁华和兴盛
只是漕运没落后,许多城市也 ...

那时候谁家有两条船可发大发了,有得钱赚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转角论坛

GMT+8, 2025-1-11 11:56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